公元 155年,曹操出生于一個官宦之家。父曹嵩,二叔曹熾、四叔曹鼎
都是東漢政府官居顯位的人物,家里有權有勢自然不是蓋的,用我們現(xiàn)在人
的話來說,曹操就是一個典型的 “官二代”。 “官二代” 曹操又是一個什么樣
的人呢?
正如,今天的我們一談起 “官二代”,其印象大多是:飛揚跋扈。這與大
環(huán)境的浮躁息息相關。談及以曹操為典型的東漢 “官二代”,首先也得從當時
的大環(huán)境說起,東漢末年先是外戚搞風搞雨,后是宦官專政群魔亂舞。這樣
的環(huán)境讓東漢王朝已經(jīng)病入膏肓,官吏從上數(shù)到下都在貪污腐敗,簡直到了
無以復加的地步。
可這樣就苦了老百姓,“橫征暴斂”、 “巧取豪奪”、 “草菅人命” 這樣的
成語在那時便被造就了出來。當時的環(huán)境逼得許多老百姓走投無路,經(jīng)常有
人解下褲帶繩纏在樹上挽個扣把自己給了結了。人們看到的是哀鴻遍野、白
旗招展,當然空中還飄著些白色的零碎紙錢。
環(huán)境是這樣的,人力難以改變,然而如此環(huán)境并沒有讓曹操因此遭受多
大的罪。
曹操原本有三個哥哥,都因為不明病因不幸夭折了,為曹操做老大騰出
了空間。曹操的命很硬,因此,父親曹嵩希望曹操能順利成長并履行傳宗接
代的大任。因此,既沒有用為官哲學來武裝曹操的頭腦,也沒有拿儒家經(jīng)典
來捆綁他,一切隨緣。
曹操從小就頭腦發(fā)達,有過目不忘的能耐。再大點更是不得了,竟能與
人商榷書籍中的錯誤,更令人 “氣憤” 的是,他能把老圣人們的學術著作批
得一無是處。他的思想無限寬廣,許多見解都令時人側目。
曹嵩看到自己的兒子這么聰明自然是高興,但隨著曹操知識的增長,漸
漸地對這些枯燥的知識不感興趣了,竟 “不務正業(yè)” 起來,開始認真研究春
秋戰(zhàn)國和先秦時期的兵法,常常帶著自己家里的家丁和一些同齡孩童玩排兵
布陣的游戲,把兵法理論研究得很透徹。
孩童愛玩,多半是出于本性,曹操也不例外。他常仗著自己的 “官二代”
身份出去玩耍、闖禍,好幾次差點就被曹嵩知道,但這些都被弟弟曹德通過
通風報信、把門放風等方式隱滿過去了。也是在這段玩耍的日子里,曹操結
識了蔡瑁和樓異,也和后來的大將夏侯淵結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
曹操那聰明的大腦、發(fā)達的運動神經(jīng),常常把他的八叔 (兼塾師) 氣得
上躥下跳、捶桌子砸板凳。讓他讀詩書,他就和八叔玩 “躲貓貓”,招數(shù)達到
了登峰造極的地步,這一招 “躲貓貓”,鬧得八叔頭痛不已,于是罰曹操站立
書房背書,這時的曹操立馬裝昏。因曹操十歲那年確實犯過頭疼風,這樣的
造假 “師出有名”。
曹嵩一看寶貝兒子暈了,什么詩書、什么經(jīng)典,早就不管了。立刻找他
的八弟算賬,八弟一看也是心急如焚。如此,一切事情自然而然的也就不了
了之。
曹操的幼年,和今天的我們很相似,在快樂中成長。但請注意,東漢末
年的大環(huán)境,能夠享有這種生活的孩童們,只能是極少數(shù)官宦之家以及巨富
之家的子弟。在曹操 “闖出家” 四處玩耍期間,他看到了枯骨與哭泣、孱弱
與疾病、賣兒賣女與恃 強 凌 弱 等 不 公 現(xiàn) 象,他 的 民 間 玩 伴 們 也 會 時 不 時 地
“消失”,民間疾苦在曹操的幼小心靈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