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名:
密碼:
第3節(jié) 黃河水大抵不過官僚們頭大

1887年,也就是張謇第一次禮部會試落第之后的第二年,孫云錦由江寧知府調(diào)任開封知府。出發(fā)前,孫云錦特地邀請張謇隨同赴任,希望他能協(xié)助自己搞好治理河道,搞好水災防患與救災工作。這一次張謇欣然接受了孫云錦的招聘。

也就在這一年的秋天,在鄭州東西橋,黃河決口,開始時堤壩一下子就潰毀了30丈,接著決口迅速擴大到200丈。資料記載,這一次黃河橫溢50里,受災百姓無法統(tǒng)計。

張謇接到指令,由中牟堡乘船,沿途察看水災情況。

在張謇的眼前,一幕幕恐怖的景象出現(xiàn)了。那些還殘存的堤壩上,原來預先存儲的用來防止大水破堤的材料,現(xiàn)在已經(jīng)被大水沖洗一空;沿途的災民沒有地方住了,只好住在了堤壩上。在這樣的平原地帶,唯有堤壩比黃河水位高;許多人家家中的財物全部被大水沖走,只好折些堤壩上的柳樹枝當被子,爬在上面睡覺。死亡的人、死亡的大型的牲畜,如牛、羊、豬等,已經(jīng)多得完全沒有辦法去統(tǒng)計。

張謇差不多是哭著向?qū)O云錦匯報了河水泛濫成災的恐怖景象和災民生存的悲慘狀況。人的一生看到像地震、水災這樣重大的恐怖景象的機會并不多,有這樣人生經(jīng)歷的人,往往在今后的工作中,在遇到重大打擊或重大困難的情況下,有著更加堅強的、超越常人的意志力。正如一位遭受車禍的人說的,我死都死過一次了,我已經(jīng)是死過一次的人了,我還有什么可怕的呢?

就在張謇為黃河水患而苦悶傷心的時候,河南巡撫倪文蔚專門找到了他,委托他寫一份如何治理黃河水患的文件用來上報朝廷。10月份,張謇完成了草擬工作,一份治河方案《疏塞大綱》交到了倪文蔚的案頭。憑著自己的那些學識與經(jīng)歷,在方案中,他大力主張恢復黃河故道。

他的主張有沒有科學道理呢?要講清這個問題,恐怕要請水利專家了。但我用我的辦法,為他的方案的科學性找到了當時一批專家級人物的印證。當時北洋大臣派來的一批外國水利工程技術(shù)人員提出了跟張謇的看法類似的建議案。

張謇代筆的這個方案最終交到了李鴻藻的手里,李鴻藻是奉旨勘查黃河的欽差大臣。李欽差細細地看了之后,給出了一個結(jié)論,他認為這個方案是好,但是“工程浩大”,結(jié)語是不予采納。是的啊,你張謇為什么沒有考慮到成本問題呢?當時的國庫里沒有銀兩,家底是空的,你咋個就不頭腦清醒呢?張謇沒有給出答案,我也就不好多加猜測,只能交給讀者去點評了。

張謇沒有因此而氣餒,反而接受了教訓。接下來,他以成本為考慮的基點,提出了他的第二套方案。這一套方案主要針對那些彎曲兇險、易出故障的河段,提出的辦法是就地形水勢引直河道,并主張引進工程機器施工。說白了,就是讓河水無障礙地前進,減弱河道彎曲的地方被河水沖塌的可能性。

該想到的都想到了,這一次,方案應該順利過關(guān)吧。然而,張謇這一次又忽視了一個重要的問題:上層領(lǐng)導的觀念問題。他的方案提上去時,管事的人細細地看了,給出了一個點評意見:該方案不合舊俗,不予考慮。舊俗,指的是舊時治河道用的是全人力、純手工,沒有用機械的做法。用機械施工,是新法,不合舊俗。

很多人會問,用工程機械施工,不是效率更高嗎?為什么還要合舊俗呢?張謇在考慮問題時,考慮到了實質(zhì)性的層面,卻實在沒有考慮到文件審批程序的層面。在大清最高層,頑固派與洋務派正斗得歡,在這個頑固派、清流派得勢的時候,你提出用洋務派的玩兒法—用機器,豈不是犯了高層領(lǐng)導的大忌?

下面的人這么用勁使力想主意,而上層的領(lǐng)導卻這么搞過來搞過去,這下子,把張謇給搞得泄氣了。這樣看來,還沒有當官,此時的張謇就已經(jīng)品嘗到官場的滋味了。從上層的打斗戲中,他這次看到了一個可怕的景象:這些人這么弄下去,黃河永遠治理不好。

在這年的冬天,冒著茫茫大雪,懷著極度失望的心情,張謇回到了自己的家鄉(xiāng)海門。一路上,他堅定了一個決心:再也不跟在那些當官的人后面混日子,自己另起爐灶自己干,不信在自己的家鄉(xiāng)就一定干不出一番事業(yè)來。

年輕人有事業(yè)心是好的,但是,對于一個書生來說,一沒有資金,二沒有市場競爭的經(jīng)驗,三沒有對某個行業(yè)、市場深度的研究,另起爐灶,也叫空手套白狼,這對剛剛走出象牙塔的知識分子來說,對創(chuàng)業(yè)的大事來說,其實是要冒著巨大的風險的。

在他的家鄉(xiāng),一場大的風險就在那里等著他。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請自覺遵守互聯(lián)網(wǎng)相關(guān)的政策法規(guī),嚴禁發(fā)布色情、暴力、反動的言論。
評價:
表情: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