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節(jié) 無賴們紛紛伸出敲詐黑手
-
張爸爸打破腦子也沒有想到,冒籍應(yīng)考已經(jīng)為他們這個家庭引來了一場不亞于臺風(fēng)而且是連續(xù)性臺風(fēng)式的大災(zāi)難。首先來的是那位如皋人張駒,他原來就是當(dāng)?shù)氐囊晃粺o賴。
張謇中了如皋縣秀才后,張彭年信守約定,一分不少地付清了張駒的那筆酬金:同時,張謇也以如皋生員的身份,進入如皋縣縣學(xué)讀書。就在這時,張駒帶上他的兩個弟弟,找到張謇,要他的爸爸再交白銀150兩,給出的由頭是這份多出的銀兩是教育部門的領(lǐng)導(dǎo)即學(xué)官派人過來收取的。
就在張爸爸拿出150兩白銀時,張駒又弄出一個借口,要張彭年再拿出80兩。天啊,真是獅子大開口啊。不要急,大戲這才剛剛開了個頭。就像打了一個鬧臺鑼鼓一樣。過了一段時間,張駒又要他們拿出120兩銀子作為酬謝。
這才是小波浪,給你沖擊一下,讓你身子晃一晃,讓你感受一點兒小緊張。接下來的才是大一點的波浪,就像臺風(fēng)一樣,它從海面上吹來,那大海的波浪總是一浪比一浪大,后面的浪墻才嚇?biāo)滥恪?
接下來,張駒的玩法是偷偷地放出一些話,讓越來越多的人知道張謇冒考的事。正是這些話,把一批批的地痞引到張彭年家來了。有人說,如果不拿出一筆錢來,他這就去向地方學(xué)官舉報。傳說中的敲詐,就是這么玩兒起來的。
開始時,張彭年著力應(yīng)付,想用錢來擺平這些痞子。漸漸地,他發(fā)現(xiàn),就像在街頭碰到一群職業(yè)乞丐一樣,一旦你給了某一個乞丐一元錢,后來一大群乞丐就圍上了你,而且越圍越多。這時,你的想法已經(jīng)變成趕快抽身逃跑。
張彭年發(fā)現(xiàn)了這一恐怖的景象后,還是想出了一個抽身的辦法:讓張謇改填履歷,歸還原籍。要做到這一點,憑張彭年自己的那點力量是不行的,要有官場的人出面做上游人事渠道的疏通工作,而這個最好的人選就是張謇的老師宋琳。
當(dāng)張彭年提著禮品來到宋老師家時,得到的一句話是:要歸還原籍,等金榜題名之后申請不遲,F(xiàn)在改填三代的話,張謇的那個到手的功名,立即就要遭革除。你們種田人出一個秀才,你以為是那么容易的嗎?
這話聽上去是多么的合情合理,然而,張彭年哪里知道這件事情的內(nèi)部真相:這宋老師居然就是系列詐騙案的牽線人,他已經(jīng)暗地里接受了如皋張氏的重酬。
宋老師跟如皋的張痞子聯(lián)手設(shè)下騙局,張彭年一家不但不知內(nèi)情,還沒有別的辦法來讓張謇重還原籍,那就只好接受接下來發(fā)生的無窮無盡的欺騙、敲詐。正如一個癌癥病人,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卻無論如何找不到治好病的藥方,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癌細胞不停地復(fù)制擴散,眼睜睜地看著自己往死路上一路狂奔。
更多的人來到張家,提出來各種各樣的要求,那勢頭,不徹底榨干張家不歇手。尤其是張駒,就像一群乞丐的領(lǐng)導(dǎo),看到張氏父子沒有什么靠山后臺,就變著花樣來敲詐張爸爸的錢財。
中國有個詞,叫有錢有勢。這個詞說得太對了,有錢一定要有勢,否則,錢多了不但保不住錢財,還有可能引來麻煩。所以窮人一旦變成有錢人家,往往立即跟官府搭上關(guān)系,形成自己的勢力,用來保護自己,使那些起歪心思的人不敢對他有什么壞點子。相信你也看出來了,沒錢不可怕,最怕的是有錢卻沒有勢力。這樣的話,麻煩事就如滔滔江水,滾滾而來。
原因很簡單,這樣的人往往好欺負。張駒正是看到了這一點,就狠下辣手,如果張彭年的手拿錢速度慢或是數(shù)量不到位,或是有什么反抗的情緒的話,張駒明目張膽地說了,他那就一定要丟一句話給學(xué)官:張謇對自己不孝。
這樣的一句話,今天的教育部門領(lǐng)導(dǎo)或者老師聽了之后,或許會置于腦后,因為孝與不孝是家長自己的事,老師們雖然上政治課,那也是政治教育,與品德的關(guān)聯(lián)度不高;即使老師出于師德,花時間跟學(xué)生在課外做些談心的工作,但那也是老師額外的一種負擔(dān),這樣的加班活動,校長是不會給一分錢的加班費的。至于對于高考的影響,那也是完全沒有的,因為我們今天的高考資格,沒有這方面的限制。
那年頭就完全不一樣,“孝”被認為科舉考試者必備的品德。在科舉制度產(chǎn)生之前,即隋唐以前各個封建朝代,國家錄用官員的辦法,叫舉孝悌。那些非常孝順父母的人,尊敬長輩的人(孝),敬愛同輩兄弟或晚輩的人(悌),就會受到閭里(同鄉(xiāng)人)長老級的人的鄭重推薦,就有可能到政府里去做官。
最能體現(xiàn)皇帝對“孝”的品德高度重視的一項制度,叫“丁憂”。不論你在政府里當(dāng)了多大的官,哪怕是宰相,如果你的父親或母親死了,那你就必須丟下手頭所有的工作,卸掉一切職務(wù),回家守孝,時間也是規(guī)定死的:三年。三年過后,你再回來上班。
為什么封建社會的最高統(tǒng)治者全都如此重視當(dāng)官者的“品行”呢?或許可以用一個最簡單的推論來做出解釋。如果一個人對父母都沒有孝心,這樣的臣子,會對皇帝有一顆忠心嗎?雖然有孝心的人,也不見得有忠心;但是,沒有孝心的人,必定不會有什么忠心可言。
隋唐之后,雖然用考試為主的科舉制度取代了舉孝悌的制度,但是,孝仍然作為科舉者必備的資格,跟考試成績一樣重要。如果某人一旦被打上“不孝”的標(biāo)記,那是連考試的資格都有可能給你取消的。正是由于這個原因,“不孝”就成了張駒手里變本加厲、得寸進尺敲詐張爸爸的殺手锏。張駒輕描淡寫的一句話,輕則會讓張謇遭受學(xué)官一頓重重的責(zé)罵,而張謇還只得忍氣吞聲,不得說半個不字。
面對這樣的一個惡棍,當(dāng)著別人的面,張謇必須喊他爺爺,這種“認賊作父”的游戲,讓張謇感到特憋屈,用兩個恰當(dāng)?shù)脑~來形容,那就是含羞受辱,痛苦不堪。
如何擺脫這位惡棍先生的糾纏?張彭年想出的辦法是托人找關(guān)系弄靠山。這位張爸爸就像一只無頭的蒼蠅一樣,四處送禮,八方求人,但是效果不佳,沒有人愿意出這個頭面,沒有人愿意伸出援手。張謇只能在一種惶惶然的狀態(tài)下好好學(xué)習(xí),天天向上。
據(jù)張謇回憶,有一次張駒又來敲詐父親的錢財,張爸爸沒有及時送到位,張駒就誣告張謇,如皋縣衙于是派出捕快捉拿張謇過堂。聽到這一消息后,張謇立即逃跑。傻子都知道,只要是在縣衙過堂,一定會招來一頓狠打。張謇沒有往家里跑,縣里的捕快一定就在他家門口守著,他趁著夜色逃往一位朋友家。
那天實在是運氣不好,剛剛出門就迎頭遇上一陣大雨,狂風(fēng)暴雨的黑夜里,他沒有能夠分清護城河與地面,反正都是平的,張謇一失足,掉進了護城河一米深的爛泥里。上天還是最后放了他一馬,沒有讓河水立即就要了他的小命。他掙扎著爬出了爛泥坑,終于逃到了朋友的家,躲過了那場災(zāi)難。
這次逃難的記憶給他太深刻,因為3里的地面,他足足用了4個時辰。估計可能是走錯路了。等他到了朋友家時,雙腳全是血泡。唉,愛好讀書的學(xué)生,往往缺少體育鍛煉。與另外一次逃難的經(jīng)歷相比的話,跑4個時辰的路,就是小菜一碟了。
這一次,張駒用了同樣的手法,繼續(xù)玩“敲詐—誣告—陷害”的游戲,為了逃避追捕,張謇這一次逃了130里路。窮人家的孩子要讀點書,要想?yún)⒓涌婆e考試,你以為容易嗎?
年輕人容易沖動,張謇也不例外,他回憶說,那時他產(chǎn)生了一個想法,找一把鋒利的刀,直接把仇人的頭砍了。但是最后他沒有那么做,因為那樣只會連累家庭,也絕不是父母親想看到的結(jié)果。正是在含恨隱忍中,他給了自己一個最強大的信念:努力才可能有出路,堅持才有勝利的可能。
-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